h漫

聚焦脱贫攻坚 聚焦特殊群体 聚焦群众关切

您当前位置:h漫 >工作动态>基层动态 > 正文内容

智慧守护暖夕阳 石泉筑起家门口的幸福养老圈

作者:张帆、蔡召时间:2025年07月11日16时53分

在秦巴腹地的石泉县,一场关于养老服务的创新实践正在温暖上演。这座老龄化程度远超全国、全省平均水平的县城,正以 “15分钟养老服务圈”为笔,以智慧化技术为墨,在居家养老的画卷上勾勒出“老有所养、老有所乐、老有所安”的生动图景。

一、织密服务网:构建“15分钟养老服务圈”,托稳“老有所依”

如何让老年人在熟悉的环境中获得触手可及的优质服务?石泉的答案是:构建多层次、全覆盖的服务网络。提出“1+N”“平台+上门”服务模式,以城区养老服务中心为枢纽核心,辐射联动红岩社区、珍珠社区、向阳社区等居家养老服务站点,打造资源整合、功能互补的“15分钟养老服务圈”。

核心枢纽强支撑:作为服务网络的“心脏”,城区养老服务中心内设标准化厨房、餐厅、多功能活动室、专业康复训练室、舒适休息室及淋浴室,配备30张养老床位;并依托建立的中央厨房系统,可同时满足50位长者就餐。 引入经验丰富的第三方专业机构运营,为高质量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社区站点暖人心:红岩社区为340余名老人建立详实信息库与需求台账,搭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雏形,精准开展关爱探访服务;珍珠社区聚焦特殊老年群体“就餐难”,升级改造社区餐厅,引入人脸识别技术,实施差异化补贴政策,为空巢、独居、高龄、失能老人及困境残疾儿童提供“免费就餐”温暖;向阳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则以需求为导向,提供“免费+低偿+有偿”的灵活服务组合。

二、科技来守护:智慧“哨兵”全天候呵护长者安康

城区养老服务中心引入AI智能监测系统,通过智能设备、健康监测终端及大数据分析技术,实现对入住老人心率、血压、睡眠质量等关键健康指标的24小时实时监测与智能预警。一旦数据异常,系统自动触发预警,通知家属及服务中心人员,为疾病早发现、早干预抢得黄金时间,让无形的科技关怀化作守护长者安康的坚实盾牌。

三、服务有温度:精准对接需求,托起多彩晚年

石泉养老服务的核心,在于以心换心,满足老人多层次、个性化需求。全托照护解忧难:城区养老服务中心设置标准化全托床位,配备专业护理团队,目前已为5名老人提供24小时全方位、高标准的照护服务,家属满意度高达100%,解决了失能、半失能家庭的后顾之忧。上门服务送温情:组建由“专业养老服务员+社工+爱心助老员”构成的复合型上门服务队伍,累计开展关爱探访、助餐、助浴、助洁、代办代购等贴心服务超800人次,服务时长逾500小时,让不便出门的长者足不出户享受关怀。个性服务显特色:红岩社区“一对一”精准关爱:为重点老人建立专属档案,提供健康监测、心理慰藉等个性化服务520人次。向阳社区“三位一体”乐享生活:日间照料中心创新推出“助浴+理疗+娱乐”融合模式。配备专业助浴设备,为行动不便老人提供安全舒适沐浴;开设理疗专区,定期提供艾灸、推拿等特色项目;同时打造棋牌室、书画区等文娱空间,日均接待老人超100人次,成为社区长者的温馨乐园。

四、聚力绘同心:全社会共建共享幸福养老

聚多方力量共绘同心圆,石泉养老事业在政府引导、社会协同、群众参与下协同发力。培训强技能,联合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养老家政、紧急救援、健康养生等专业培训,累计培训人员300余名。管理保安全,运用“321”基层治理网格,实行“双包联”,对特殊老人实施“绿黄红”三色动态管理,为空巢老人居家安全保驾护航。文艺添风采,成立老年合唱队、腰鼓队等7支文体团队,年均开展文艺汇演超百场,与景区合作展示老年风采。志愿送温暖,组建6支志愿服务队,年均服务200余次,制作《便民服务卡》,提供养老认证代办、维修等30余项便民服务,累计惠及3000余人次。

居家养老服务,是一项温暖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。石泉正以试点为起点,将科技的温度、服务的精度、政策的力度、社会的暖度,编织成一张覆盖城区、辐射乡村的幸福养老网。在这里,每一位长者的笑容,都是对“老有所养、老有所医、老有所乐、老有所安”愿景最生动的诠释。石泉正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时代课题,书写着充满温度与智慧的基层答卷。